大田县,别称“岩城”,是闽南民系城市之一,讲闽南语大田话。 明嘉靖十四年(1535年)建县时隶属延平府。1983年始隶属福建省三明市,位于福建省中部,戴云山脉西侧,总面积2294平方公里,辖6个乡、12个镇,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,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,大田县常住人口为299513人。 自然实体为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,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75座,森林覆盖率达70.1%,峰峦叠嶂、山峻水秀,是闽江、九龙江、晋江三大水系支流的发源地,是福建省12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。 大田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,四季常青,温湿适中。年平均气温15.3--19.6℃,无霜期280~300天,年降水量1491~1809毫米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土壤肥沃,适于发展农、林和畜牧业。农作物以水稻为主,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、大豆、甘蔗、花生;林以松杉为主。 初步统计,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28亿元,增长4.1%;
发布日期:
2025-03-13 16:48:00
发布日期:
2025-03-04 15:52:00
发布日期:
2025-03-04 09:47:00
发布日期:
2024-03-07 08:00:00
发布日期:
2024-03-07 08:00:00
大田县地处福建省地理位置中心,三明市东南部,面向闽南金三角开发区。周边与德化、永春、漳平、永安、三元、沙县、尤溪相毗邻,地处沿海腹地,内陆前沿,是内陆通往沿海的重要通道。 省道306、307线贯穿全境,“泉三”高速在大田设有吴山、石牌、桃源三个互通口和上京连接线。建设中的长泉铁路、湄渝高速、“纵五”国道途径大田。开发中的菜坂洋新城区,把大田县城与省道205线、305线交会处的石牌镇连为一体。基本形成以“泉三”高速公路为主,省、县、乡道为辅的畅通的公路网络。在加快推进大田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, 泉南高速上京互通及途经大田的吉永泉快速铁路、莆田至炎陵高速公路、浙江至广东国道等项目的规划建设,将为基本构成便捷、安全、经济、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中国高山茶之乡---大田欢迎您自然条件为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。地形属山区丘陵地带,山峦蜿蜒,高峰峻立,沟涧密布。地势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倾斜,东西宽57公里,南北长75公里。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75座,最高处为南端的大仙峰,海拔1553.4米,最低处为北部的文江溪下游河谷,海拔不到200米。境内溪流纵横,河网密布,是闽江、九龙江、晋江三大水系支流的发源地之一。
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日照充足,雨量充沛,年平均气温15.3~19.6℃,年平均降雨量1491.7~1809.6毫米,年平均日照时数1723.8小时,无霜期297天,适宜农作物生长。1993年,全县有耕地225202亩(其中水田199599亩),人均耕地0.67亩,高于全省的0.59亩、低于三明市的0.99亩水平。耕地中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山垅田、梯田占71%,农地坡度在15%以上的占60%。多数耕地畦面小、坡度大、土层薄,是较典型的山区县。
理论蕴藏量20.67万千瓦,可开发9.58万千瓦。主要河流有均溪、仙峰溪、文江溪和桃源溪。均溪系全县最大河流,境内主干流长81.7公里,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县的53.3%,可作七级电站开发。 大田县矿产资源得天独厚,被誉为“闽中宝库”,是福建省主要矿产地和全国首批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。已发现和探明的矿产有煤(储量3亿吨)、石灰石、铁铁矿石储量1.5亿吨,铜、铅、锌、钨、锰、硫和瓷土等37种,矿产种类、藏量和价值居福建省前列、三明市之首位。其中有煤3亿吨,遍及13个乡(镇),煤系700多平方公里;铁矿石1.5亿吨,是省内五大铁矿区之一;石灰石5亿吨,是全省建材水泥原料基地县;瓷土3000万吨,质地洁白、均匀、松软,适宜生产各种中高档陶瓷。森林面积155.1万亩,占宜林地面积67.9%,森林覆盖率48.6%,绿化率71.03%。活立木蓄积量526.9万立方米,其中用材林木425.4万立方米。植物种类141科621种,珍稀树种20多种,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水杉,二级保护的有银杏、杜仲、福建柏、红豆杉、铁坚杉、三尖杉、金钱松等。有虎、豹、羚羊、狐狸、黑熊和穿山甲等110种。药材资源也较丰富,可药用的有957种,尤其是素有中国南方人参之誉的绞股蓝,1993年产干品700吨,其系列产品开发初具规模,行销国内外。